2023年一季度,上海商业地产市场逐步回归正常,不断释放复苏信号。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的恢复,上海商业地产出现了更多的积极信号。”4月11日,中国商业地产部中国董事总经理兼总裁张静告诉《中国时报》:“第一季度的询价和租赁活动有所上升,我们预计今年商业地产市场将企稳复苏。”
戴德梁兴华东商务部高级助理董事陈云九指出,政府、开发商和消费者都对2023年初的零售市场充满信心。在促进大消费的政策下,上海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正迅速推动长三角和全国零售市场的加速复苏。
第一季度,市场呈现企稳回升趋势
在各项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上海进入了经济复苏的快速通道,商业地产市场持续升温。
在写字楼市场方面,“第一季度,观看量和查询量显著增加,但租赁交易相对缓慢。市场需求主要来自成熟企业,其中节约成本的需求是主要类型之一。”4月11日,仲量联合银行上海商业地产部高级董事朱熙东表示,在中央商务区,浦东国内金融服务公司保持活跃,浦西奢侈品零售和专业服务公司表现出韧性。
在零售业方面,2023年第一季度,上海购物中心客流量大幅回升,其中餐饮业态表现突出。“餐饮业的复苏给一些高端餐厅和烘焙连锁店带来了信心,但与此同时,品牌也更加关注门店的位置。”
第一季度,上海首店经济取得新突破。据戴德梁行统计,2022年,上海新增首店1073家,新规模继续引领全国,其中餐饮业绝对新增747家,较2021年同比增长15.6%。2023年1月至2月,上海新增首店181家,其中餐饮零售首店113家,52家,占62%、29%;娱乐业第一店9家,服务业第一店7家,占9%,较去年年度水平略有提高。特色商业区已成为上海第一家门店的重要载体。
退税显示了上海对国际消费者的吸引力:4月12日,戴德梁银行在第一季度媒体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23年第一季度,上海退税消费“全国第一”。据银行统计,今年1月至2月,海外退税消费达到1.1亿元,同比增长560.48%,平均客户单价达到21.42万元,同比增长40.28%。
此外,2023年第一季度,国门的重新开放和疫情防控的取消也带动了游客数量和酒店业绩的双重积极影响。据仲量联行统计,上海2月份接待了176700名国际游客,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6.3%;入住率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8.9个百分点到51.5%,日均房价也提高了2.3%到937元。与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同期相比,2023年1月至2月每间出租客房的收入已恢复到82%,其中入住率已恢复到86%,日均房价已恢复到95%。
市场的复苏也反映在大宗交易的增长上。据仲量联行统计,今年第一季度上海大宗交易13笔,总成交量达到247.6亿元,同比略有增长,延续了2022年第四季度的活跃趋势,投资热继续回归,投资者对上海投资市场的期望更加积极。
大宗交易投资者“回归”
根据第一季度上海商业地产市场表现,华东商务部高级助理董事陈云九指出,政府、开发商和消费者都对2023年初的零售市场充满信心。在促进大消费的政策下,上海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正迅速推动长三角和全国零售市场的加速复苏。
陈云九表示,展望未来,退税消费和第一店开业率“全国第一”,表明上海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也表明上海未来对国际消费者的吸引力显著增强。与此同时,国内外品牌对上海零售市场的信心也在增加。3月底,上海虹桥机场国际、香港、澳门、台湾航线恢复,上海国际邮轮母港恢复正常运行按“重启键”,也表明上海未来将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消费者。
“最近,写字楼市场上有很多人问,整体观看量也很大。”朱熙东表示,包括外资、国内、民营企业,涵盖新轨道、传统轨道等行业。
朱熙东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近日,不少外资客户全球CEO、亚太地区领导人来到上海,关注今年上半年国内市场的表现,期待下一次投资,如团队扩张、办公面积扩大等。“根据我们从客户那里了解到的信息,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反馈也相对积极。”
仲量联行投资部华东资本市场部主任孙玲表示,2022年第四季度,自用买家基本占全国大部分,投资买家占20%以下。现在投资者的回归意味着他们对经济复苏和上海市场持乐观态度,也给市场带来了信心。
戴德梁行华东资本市场部执行董事卢强也给出了乐观的预测,预计下半年交易数字复苏将逐步反映。“中国经济增长的确定性是世界上最高的,没有机构质疑这一点。”卢强说,中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