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戴德梁发布了《2022年第四季度北京写字楼零售市场报告》。报告指出,虽然北京写字楼市场活动继续下降,但随着疫情政策的自由化,预计市场将从明年第二季度逐步恢复正常,市场成交量将大幅增加,零售市场也将迎来快速恢复期。
市场吸纳量进入负值区间
生物医药行业需求增长强劲
受疫情、经济下行压力、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企业缩小面积,退租。北京和五大核心商业区的季度净吸收量分别为-11.2万平方米和-8.8万平方米。
全年,北京及五大核心商务区市场净吸收量仅为172918平方米和3815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79%和99%。新项目的进入和市场活动的持续下降使空置率持续上升。北京及五大核心商务区市场空置率分别为16.0%和11.1%,分别上升1.4和1.0个百分点同比上升1.5和1.三个百分点。北京租金环比下降2.8%,同比下降4.8%至每月321.5元/平方米,五大核心商圈租金环比下降2.4%,同比下降3.7%至每月375.1元/平方米。
第四季度,在北京写字楼市场租赁交易中,高新技术、金融业和专业服务业继续位居交易前三,分别占所有行业总交易面积的43.9%、19.1%和14.1%。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下降,占所有行业总交易面积的39.3%,比去年下降16.2个百分点。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生物医药产业继续繁荣,交易占所有行业总交易面积的6.5%,比去年增长2.0个百分点。从交易类型来看,续约比例在所有交易类型中继续上升。2022年,续约占所有交易类型的26%,分别比2021年和2020年增长6.4个百分点和7.7个百分点。
戴德梁行北区项目及企业服务部主任廉凤哲说:“预计市场将从明年第二季度开始逐步恢复正常。未来一年,大量新供应和降低租金将迎来租户租赁谈判的最佳窗口期,市场成交量将大幅增加。”
戴德梁行北区研究部主任魏东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中国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基调。未来,高端制造业、生物医学、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科技金融等相关领域仍将成为未来北京写字楼市场的主要需求来源。”
北京零售市场将迎来快速复苏期
零售品牌趋于高端化
2022年第四季度,北京零售市场无新项目开业,全市购物中心总存量维持在1381万平方米。本季度,疫情给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很多项目推迟了开业时间。值得一提的是,位于王府井商务区的原新燕莎金街购物广场升级改造后“快乐购物中心”重新亮相,项目定位为新国潮购物中心,可以说是王府井商圈改造升级的典型代表。
从本季度新店开业情况来看,虽然新店开业数量明显减少,但品牌往往高端、时尚零售和家居品牌。例如,瑞士黑色科技体育奢侈品牌X-BIONIC中国第一家旗舰店落户北京国贸商城;买家店;DoverStreetMarketBeijing进入王府井商圈后,还引进了美国潮牌Supreme,这也是该品牌首次通过官方渠道在中国市场销售;此外,日本宜得利家居本季度在北京开设了其在中国大陆的第58家和59家门店,分别位于北京市丰台区银座和谐广场和永旺梦乐城。在疫情下,该品牌在北京的两家门店也表明对北京消费市场持续乐观态度。
2023年,随着疫情的全面放开,北京零售市场也将迎来快速复苏期。2022年推迟入市的项目大部分投资已经完成,预计2023年上半年投放市场,全年市场可能迎来160多万平方米的新供应。项目开业将进一步完善区域内的商业配套设施,激发区域内的商业活力。
戴德梁行北区商业地产部主任孟毅说:“近日,北京启动了新一轮商圈改造升级行动计划,其中崇文门、东直门、朝青、中关村等区域是推进升级的重点区域。预计这些地区的旧改造项目和停滞不前的商业项目将逐步振兴市场,整体市场将迎来提质升级的加速期。”